研究揭示鳄蜥皮肤微生物群落因皮肤溃疡而发生改变

发布时间:2022-02-18
  皮肤病是爬行动物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但对与其密切相关的皮肤微生物群落知之甚少。近年来,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因皮肤病出现伤亡,成为鳄蜥救护繁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对圈养鳄蜥的皮肤病发生规律与致病机理研究取得进展。
  结果显示:该皮肤溃疡病在2017-2019年圈养鳄蜥种群中的最大患病率高达53.75%,并已波及野生鳄蜥种群。患病鳄蜥皮肤微生物群落与其生活环境的微生物群落不同,优势菌群发生明显改变(图1)。此外,皮肤溃疡病患病率与环境温度相关,与皮肤微生物群落变化显著相关,但与生活环境湿度、鳄蜥的性别和年龄无关。研究人员建议今后对圈养鳄蜥的保护繁育应特别关注皮肤微生物的调节作用,并做好降温措施。
  该研究以“Skin Microbiota Was Altered in Crocodile Lizards (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With Skin Ulcer”为题在线刊登在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杂志上。本项目得到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02020343)和林草局项目(2020076079)的资助,本所江海英博士为第一作者,陈金平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图1 健康鳄蜥与患病鳄蜥的对比。
  (A) 健康鳄蜥;(B)健康的爪;(C)患病的爪;(D) 鳄蜥皮肤细菌群落多样性(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矩阵的主坐标分析);(E) 鳄蜥皮肤真菌群落多样性(基于非加权UniFrac距离矩阵的主坐标分析)。
  附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3389/fvets.2022.817490


(野生动物疫病与免疫研究中心 江海英/供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