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昆虫所鲟鱼优良品种选育及苗种规模化生产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发布时间:2013-08-22

  近日,广东省昆虫研究所陈金平研究员主持的鲟鱼优良品种选育及苗种规模化生产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进展。
  鲟鱼是软骨硬鳞鱼类,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经济价值。我国鲟鱼养殖约有15年历史,发展迅速,2011年鱼子酱生产量已经达到38吨,居世界第一位。但国内优质鲟鱼生产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鲟鱼养殖品种多样,体型大小不一,生产性能参差不齐,平均生产力水平偏低,品种区分困难。二是目前鲟鱼杂交品种或品系配套技术含量低、效率低及商品饲料利用率低,严重制约着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缺乏适应本地养殖条件的繁殖力高、生长好、高产优质的鲟鱼新品系(种)。
  省昆虫所通过结合传统育种和现代分子育种技术,选取施氏鲟、中华鲟、欧洲鳇以及小体鲟生长快的性成熟个体作为亲本组合,进行杂交选育生产适应南方水域生长的鲟鱼苗种。主要取得了三大突破:一是建立了低温刺激人工养殖鲟鱼亲本性腺成熟、人工繁殖以及苗种培育技术体系;二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成功鉴别不同鲟鱼及其杂交种类,并发现我国养殖的鲟鱼种类均存在遗传渐渗现象;三是培育出适宜于南方酸性水域养殖的耐温鲟鱼苗种150万尾,成活率达到85%。目前,项目组正在验证与鲟鱼抗逆性状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
  该项目由省昆虫所与广州市先步农业种植科技公司联合申请的省院合作项目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Genetics selection and evolution,2013,45:doi:10.1186/1297-9686-45-21和Mitochondrial DNA,2013,doi:10.3109/19401736.2013.815174,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同时申请“一种杂交鲟苗种驯化培育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