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郑爱华研究员来省生物资源所进行学术交流

Date:2019-04-18

2019412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郑爱华研究员在省生物资源所行政楼二楼大会议室分享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黄病毒囊膜蛋白糖基化修饰在病毒感染蚊子中的作用。

黄病毒是一类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主要通过库蚊和伊蚊传播。随着全球气候、经济、人群和生态的巨大变化,在全球流行越来越广泛。我国也是传统的疫区,尖音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黄病毒同时可以感染哺乳动物和昆虫这两类差异巨大的生物,并且前者通过血液感染,后者通过肠道感染,显示其在进化上的强大适应能力。

郑爱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媒介昆虫与病毒互作课题组组长,研究登革和寨卡等虫媒病毒通过媒介传播的机制。2008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在爱因斯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135月起担任助理研究员(Associate)。20151月,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媒介昆虫与病毒互作研究组组长。长期从事病毒学方面的研究,聚焦SARS病毒,丙型感染病毒以及登革热病毒进和出的机制,专注于病毒同受体的相互作用,融合机制,分泌和成熟的机制。现在重点研究黄病毒同媒介的免疫互作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MbioNature Communicaitons PLoS PathogensJournal of VirologySCI期刊上。

报告中,郑爱华研究员介绍了吸血节肢动物、虫媒病毒中的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热病毒和寨卡病毒、以及病毒蛋白的糖基化与蚊子传毒的内在机制。

与会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也就白纹伊蚊吸血模型、病毒与宿主受体互作、病毒在媒介的垂直传播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郑爱华研究研究的报告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受益匪浅。

 

                      

 

 

野生动物疫病与免疫研究中心 王承民/供稿

Share